信息技术日趋成熟。在信息时代,信息的网络化为我们的生产、生活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在我国的电信、安防、金融、公交、石油石化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,智能卡应用也越来越普及。智能卡市场销量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,一是移动通信卡市场的增长拉动了整体市场的增长;二是城市一卡通、居住证、社保卡、门禁卡等市场快速发展,也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增长。
CPU芯片智能卡的原理
按智能卡芯片种类的不同,可将智能卡分为存储(Memory)卡、逻辑加密卡与CPU卡三类。由于CPU卡比逻辑加密卡、Memory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,更容易将多种应用功能集成在一起,因此目前大多数政府主导的智能卡应用都采用CPU卡,如社保卡、居住证、部分银行IC卡等。
其中居住证所采用的CPU卡芯片内部包含微处理器单元(CPU)、存储单元(RAM、ROM和EEPROM)、和输入/输出接口单元。RAM用于存放运算过程中的中间数据,ROM中固化有片内操作系统COS(ChipOperatingSystem),而EEPROM用于存放持卡人的个人信息以及发行单位的有关信息。
CPU管理信息的加/解密和传输,严格防范非法访问卡内信息,发现数次非法访问,将锁死相应的信息区(当然也可用高一级命令解锁)。CPU卡的容量有大有小,价格比逻辑加密卡要高。但CPU卡的良好的处理能力和上佳的保密性能,使其成为IC卡发展的主要方向。CPU卡适用于保密性要求高的场合,如卡式身份证、金融卡等。
标准设立促智能卡工程规范化
智能卡可将居民的交通支付、公用事业管理、小额商业支付等多种功能集成在同一张卡片上,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,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落脚点,智能卡工程是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,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《规范》侧重于信息技术应用层面,涵盖公共交通票用智能卡系统、城市轨道交通票用智能卡系统、表具类智能卡系统、风景园林票用智能卡系统、建筑及居住区门禁等多个应用领域。此外,《规范》从工程建设层面,对智能卡系统工程的基本要求、设计施工、安装验收、系统调试、系统验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,填补了城镇建设领域智能卡工程建设标准缺失的空白,为智能卡项目建设单位、系统集成商、设备生产企业、工程检测验收等行业人士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标准,有助于实现智能卡工程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。
目前,我国的智能卡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综合交通、公用事业缴费、风景园林、建筑及居住区门禁系统、停车场管理等40多个业务领域。银行IC卡、社保卡、城市一卡通、居住证等已成为智能卡市场的热点领域。
在智能交通领域,城市一卡通、高速公路快通卡等非接触智能卡使得交通的便捷;在智能医疗领域,社保卡、医疗卡的应用让百姓就医不再繁琐;在金融与服务领域,银行IC卡的发行使得个人账户安全性得以提高。
以门禁一卡通为例,目前随着门禁市场的发展,其方向渐趋明朗。一为纵向深度应用,即所谓“大安防”的概念,读卡器、门禁卡可以跨越不同系统、平台,实现“多地点”、“多系统”共享,如跨国、大型分布式企业的整合,一卡可能可以被授权进入多地的门禁系统,而无需换卡,这意味着要对原有门禁系统的功能进行强化和细化;二为横向广度应用,即跨越“安防”的概念,其更典型的就是“一卡通”,即整合其它日常应用,例如楼宇自动控制系统、消防报警系统、POS消费系统、考勤系统、逻辑登录控制系统(PC、工作站、应用程序及数据库)等。
此外,智能卡从只读序列号的ID卡,升级到可读写卡片扇区内容的逻辑加密的IC卡,再到目前类似电脑存储信息模式的CPU卡,以及直接由手机RF-SIM卡代替普通的智能卡,认证距离也从几厘米升级到几米,甚至几十米,门禁智能卡需求越来越多。